
5月17日至5月19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肇庆学院圆满落幕。我校学子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在本次竞赛中斩获佳绩,共荣获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充分展现了学校在科技创新与实践育人领域的显著成果。

本届“挑战杯”由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科学技术厅、省科学技术协会、省社会科学院、省学联、肇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共吸引161所高校,逾20万名大学生参赛,收到科创作品3.6万余件,最终遴选出2074件作品进入省赛,831个项目进入终审决赛。我校经过校内层层选拔,共推荐8件优秀作品参赛,最终5项作品脱颖而出,赢得省级荣誉。


获奖项目中,由蒲丽斯老师指导、奇思“苗”想团队完成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探秘苗族非遗“百宝阁”——贵州苗族非遗的文化价值和发展前景》荣获省级二等奖。此外,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AIGC赋能跨境电商直播:即时反馈机制的构建与互动效能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前景的研究》《探秘千年古蜀国的色彩传奇——川剧变脸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科技发明制作B类《多模块协同水陆两栖救援无人机一体化系统》4项作品凭借独特创意和扎实研究,斩获省级三等奖,获奖项目覆盖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彰显了我校学科交叉融合的育人特色。
省级二等奖

项目名称:探秘苗族非遗“百宝阁”——贵州苗族非遗的文化价值和发展前景
所在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指导老师:蒲丽斯
团队成员:万子琪、陈纪彤、李筱涵、郑丽莹、刘嘉怡
项目介绍:该项目以贵州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核心研究方向,通过深入的苗寨调查与旅游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系统性地提出了非遗活态传承策略及文创产品创新方案,充分体现了学生团队将专业理论、实践应用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综合素养。
省级三等奖

项目名称:AIGC赋能跨境电商直播:即时反馈机制的构建与互动效能研究
所在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张金兰、钟海东、陈晓晴
团队成员:张桂滨、陈明璋、张桂权、吴婷婷、郑珏维、陈锦城、魏敬洲、何鸿耀、蔡雪玲、何成桓
项目介绍:近年来,“AI+”概念快速普及、AI技术迅速发展,像ChatGPT、Sora等逐渐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AIGC文生视频也重新点燃了投资界对于AI、AR、VR以及成像技术的兴趣。团队通过傅里叶计算全息技术以及相位恢复算法,让现实中的人物生成自己独有的、高度逼真的数字人,并结合先进的3D成像技术生成三维世界下的人像。

项目名称:探秘千年古蜀国的色彩传奇——川剧变脸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所在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指导老师:蒲丽斯、史佳佳
团队成员:陈晔、麦仕霖、廖海洋、向垒
项目介绍:该团队针对川剧变脸这项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未来为目的进行调查并撰写了调查研究报告,根据川剧变脸自身所具备的艺术特色、表演技巧展开调查,挖掘川剧变脸所蕴含的历史、教育、娱乐、创新等方面的深刻文化价值,分析川剧变脸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难题,探索川剧变脸在文化事业以及文化产业中的传承情况,以及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创新发展。

项目名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前景的研究
所在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指导老师:潘楚文
团队成员:周炜东、许镇垲、陈洁娴
项目介绍:打铁花是中国汉族民间习俗、民间艺术中富有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不断丰富载体,传承利用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能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对构建社会文化强国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项目名称:多模块协同水陆两栖救援无人机一体化系统
所在学院:专才学院
指导老师:许睿、古翠娟、王培璋
团队成员:李杰峰、黄镇南、官陈阳、李浩玮、吾玮霖
项目介绍:该系统突破传统无人机地面起降局限,具备水陆双栖能力,集成模块化架构与智能决策系统,可快速切换红外探测、声光通信等模块,适应多场景救援需求。为灾害响应提供科技化解决方案,助力低空经济发展。
青春助力“百千万”,挑战致胜新赛道!此次成绩的取得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育人成效的生动体现。未来,学校将继续以系列竞赛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更多青年学子在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挺膺担当。
编辑:党委宣传部
图片来源:各项目团队
撰稿:校团委
初审:李金凤
复审:雷加美
终审:解廷兰
